彈簧延性沿晶斷裂彈簧延性沿晶斷裂
斷裂路徑是沿晶界的,新裂方式是彈簧延性的。存斷裂過程中沿晶界產牛了一定的塑性變形,但宏觀斷Ц覺察不到塑性變形痕跡,微觀斷日表面上有大量細小韌窩。
彈簧鋼的過熱斷口是典型的彈簧延性沿晶斷口。
彈簧鋼在鍛造或熱處理加熱時,當加熱溫度超過AC以上很多時或在高溫停留時間過長會發生過熱,彈簧鋼中 MnS 夾雜溶解,Mn和S向奧氏體晶界偏聚,晶粒粗大,鐵素體沿品界星羽毛狀分布出現所謂魏氏織。過熱彈簧鋼淬火時,MnS沿奧氏體晶界折出,削弱了品界強度。淬火組織馬氏體粗大,殘留奧氏體量增多。受外力時在晶界的最薄弱環節一MnS與基體界面處首先形成顯微孔洞,孔洞不斷長大,聚集,造成斷裂。過熱彈簧鋼的沖擊切性和塑性顯著下降。
過熱彈簧鋼宏觀斷口為石狀斷口,石狀顆粒越多、越大過熱越嚴重,過熱斷口顏色淺灰,無金屬光洋。奶 MnS 沿某結晶面偏聚、析出還可能出現穿站斷口。
彈簧鋼鐵材料中含氮量和含鋁量偏高時,容易產生片狀AIN忻出造成彈簧延性沿晶漸口:烏氏體時效彈簧鋼,在高于1200心C古溶退火后,緩慢冷卻通過1000-750心溫度范圍,能夠產生海片狀Ti(C.N)沿晶斷口:
彈簧延性沿晶斷裂的機理是在外力作用下首先在晶界最薄弱處一分散粒子與母相界面處產生裂紋源,然后以前切方式形成空洞,空洞K大,連接形成沿晶韌窩斷裂。
彈簧延性沿晶斷口形貌和晶界上沉淀相的大小及分布有關:沉淀機密度越高,韌窩的密度就大,裂紋擴展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少。當沉淀相的尺寸增加到在晶界面上己占相當比重時,斷口形貌就逐漸變脆,見圖9-17。